每日更新

专家学者在京就“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新时代中国学”展开辩论

中国新闻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孙子)“中国研究和西方中国研究必须保持平等对话”。 “新时代中国学需要加强国史理论研究”。 “中国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关口。”
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中国研究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机构、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论坛,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新时代中国研究”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庆祝第二届新时代中国研发论坛在北京举行。图片提供:Sun Tzu, Chi通讯社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国学国学的发展经历了“分群”、“翻译引介”、“交流对话”、“相互交流”和“共生共享”五个阶段。中国研究和西方中国研究应该平等对话。多元化共处、互相学习对双方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部副主任魏南志表示,“新时代中国学”的讨论恰逢其时。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更要立足现实,告诉世界中国真实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跃红表示,新时代的中国研究需要加强新时代的理论研究。并推动新中国史学发展为“新中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张贯子认为,当前中国的研究面临机遇,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学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也需要一个“美与美共享”的学术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何培忠强调,中国研究应着眼于近代中国,促进中外学术合作,避免谈论自己。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研究所所长沉贵龙表示,海外中国研究要注重培养年轻的中国学者和建设机构。
徐宝峰 中心主任北京语言大学世界中国学教授表示,要推动学术标准国际化,构建全球化学术共同体,实现从“世界中国学”向“世界中国学”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普及研究院副院长张静认为,新时代的汉语研究应促进学术平台交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共同体。
北京协和大学梁毅教授强调,要加强国学学术体系建设,推动“国家队”与地方院校合作发展。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刘波用塑造北京国际形象的例子提醒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懂得国际传播规律。
张文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O阐释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和学习外来文化的传统,强调汉学精神内核的建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唐雷介绍,新时代中国研究发展论坛由中国社科院新时代中国研究建设创新基地创办。新时代,汉学发展将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让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和有益经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完)
中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打造“门票经济”,打造连锁消费新场景。
香港观澜:全运会登陆香港 促进大湾区民心相通
为什么万里茶道被称为“净”?
APEC达成合作共识 人工智能成关键议题
“十五五”规划建议:世界的“机遇清单”
兰州创新雕塑《金城》传承古往今来,以古老工艺还原壁画神韵
水果奇迹:“昨天水果掉下来,今天就进博物馆了。”
名人正在接管动漫录音室吗?网友:这个组合很好。下次请不要再合并了。
拥有 1000 年历史的 Reikabe 石头创造出跨越国界的新“声音”
APEC从六个关键方面概括中国如何成为亚太增长引擎
亚太合作不能“放手”
从饺子到MoMo:中西美食的桥梁d 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尼泊尔
AI时代,互联网必须成为“会思考”的东西
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入冬,有的甚至提前了20多天。
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初暖终冷”,出现“北冷南暖”。
如何申请技能提升补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回应
咬一口,汁水就爆出来了!充满秋冬所有甜酸的柚子。
“航天鼠”如何度过短暂的太空“出差”?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